顶点小说

第七十六章 父皇的老家(第1页)

打那天之后,韩宜可的工作重心,就从河堤转移到移民事务上来了。

他的理由也很充分,要尽快完成移民安置,这样还能赶上今年的春耕。

因为移民安置工作本就是两淮,乃至整个北方地方官的重中之重。

从建炎南渡算起,整个北方被异族统治了两百多年。

尤其是元朝统治的八九十年里,蒙古贵族在华东华北平原跑马圈地,将大量良田变成他们养马的牧场,使汉族百姓无立锥之地。

汉人只能要么造反,要么逃亡,百十年下来,整个北方千里无鸡鸣,荒草连阡陌,许多乡村人烟断绝,彻底消失在朝廷的图上。

北方汉人锐减了百分之九十而且是跟金朝的数据相比。

两淮地区还是元末农民起义的主战场,元军和地主武装对农民军所据之地,多是‘拔其地、屠其城’,直杀的江淮一带‘春泥归来无栖处,赤地千里少人烟’

江淮第一城的扬州城,当时被杀的仅余有十八家。

洪武初年,朱元璋命太子巡视江北,朱标目睹这一人间惨状,走一路哭一路,摧心裂肺,难以自持。

朱元璋不得不提前召回太子,不然朱标能活活哭死在路上

是以尽快恢复北方人口,便成了摆在朱元璋面前的头等要务。

幸好朱老板是有大魄力的开国皇帝,他顶着巨大的压力,强行将大量百姓,从人烟稠密的山西江南等地,持续不断迁徙到山东、河南、河北,以及两淮一带。

洪武大移民,也就成了大明的一项基本国策,一直延续了半个世纪之久

凤阳作为中都,主要接收来自江南的移民,也有大量犯官家属被迁徙到这里种地。

所以朱元璋安排五个儿子到凤阳学农,一点都不会引人注目。

相反,要是在江南某个县里,忽然多出五条大汉来,怕是立马就要有官差上门了。

按照规矩,所有移民要先到县衙登记、落户,然后依照朱老板承诺的,发给种子农具,耕牛和住处,还有全家半年的口粮。

()(e)  此外,移民迁徙路上还给路费和棉衣。

而且朱老板承诺,移民垦田,三年免税;三年后每亩仅纳税一斗,不再加收其他赋税。

跟历朝历代相比,这都已经是给到移民最好的条件了。

但条件再好,大部分老百姓也不愿意挪窝,非得官府强迫,官兵押送,才能给他们换个地方。

所以移民抵达临淮县是有排期的,并非成群、自行前来。

这大大降低了韩知县守株待兔的难度,不至于整天坐在接待处,连上个茅房都不敢离开。

其实也没等多久,二月初五这天,新一批移民抵达。

按规矩,他们要先在县衙前的大坪上站定,等官差老爷训话。

然后排队进入县衙,领取发给他们的种子耕牛、农具口粮。

彼时,户房王典吏在台阶上声嘶力竭的宣讲皇帝的圣旨和本县规矩。

韩知县则站在门洞阴影中,仔细打量这些新来的移民。

然后他一眼就看到了要找的目标——那三个身材魁梧的青年,在移民从中如鹤立鸡群,想不注意到都难。

“哎呀,还真是”

韩知县不由低呼一声。

他在大朝会上,是见过几位殿下的。

而且几位殿下的特征过于明显,个子高之外,秦王大方脸,晋王白脸,燕王是黑圆脸。

单拎一个出来他可能还不敢确定,但三个凑一起,那准没跑儿。

这下,他才彻底信了平安的话。

“县尊,怎么,有认识的?”

热门小说推荐
病美人穿成反派幼崽后摆烂了

病美人穿成反派幼崽后摆烂了

郁白夏原本体弱多病,常年靠吃药维系。终是在二十岁生日度过的第二天,油尽灯枯,病情迅速发展到回天乏术的地步。整日躺在病床上,忍受疼痛折磨。没想到一觉醒来,他居然穿进了一本古早霸总狗血强制爱小说里。他穿...

我成了六零后

我成了六零后

只不过是去超市买个菜为何会来到了七十年代,还成了老娘最看不起的一个表姨妈,原以为来到七十年代会过青黄不接,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,幸好幸好,爷爷是老革命,奶奶是孙女控,爹爹是女儿奴,妈妈是刀子嘴豆腐...

当事业狂遇见工作狂

当事业狂遇见工作狂

接档文世界失忆求预收事业线上辈子,周尧只想当咸鱼,创造了七大传奇i天神系列,却被他用白菜价卖给了好友。后来家族的产业遭遇危机,他却什么力都帮不上,落了个家破人亡的下场,而他也因为抑...

温水煮相公

温水煮相公

胭脂没有穿越前的人生目标只有一个活下去  胭脂穿越后的人生目标活下去,做个有钱的小寡妇  贤王爷在没有遇到胭脂之前的人生目标只有一个活下去  贤王爷在遇到胭脂后的人生目标活下去,赖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